企业邮箱

关于8D工作方法的内部培训

发布时间:2008-10-16阅读次数:

.范围:
该方法适用于解决各类可能遇到的简单或复杂的问题. 8D 方法就是要建立一个体系,让整个团队共享信息努力达成目标. 8D本身不提供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但它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目标
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提供找出现存的与质量相关问题的框架杜绝或尽量减少重复问题出现.
8D
格式的原则是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短期,中期,和长期对策,并采取相应行动措施.


.定义
(1) 8D (8 Disciplines) 
方法包含8个解决问题的步骤它基于使用描述工具,格式化,分析,量化等工具,从而提供彻底解决问题的指引.
(2)
问题被发现的具体问题,它包括:
1)
与正常状况相比,属于失常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予以纠正,使其恢复初始正常状况.
2)
为提高质量的目的而改变目前的状况.
(3)
纠正措施: (ISO8402标准定义针对现存的不合格项或缺陷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并杜绝或尽量减少重复问题出现.
(4) 
预防措施: (ISO8402标准定义针对潜在的不合格项或缺陷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并杜绝或尽量减少重复问题出现.


.在下列情形中须提交8D报告:
(1)
当客户在工厂现场的稽核中发现不合格项或缺陷时对于严重不良,主要不良及重复发生的次要不良须提交8D报告.
(2)OQC
发现严重不良,主要不良及重复发生的次要不良时须提交8D报告.
(3)
当市场上发现有重复发生的产品缺陷时须提交8D报告.
(4) 
ORT测试过程中发现缺陷时须提交8D报告.
(5)IPQC
在同一生产现场连续发现三个位置相同不良现象或三个原因相同不良现象
(6)
要对那些需要长期纠正措施来解决的缺陷采取行动时,须提交8D报告.
(7)
被相关程序文件明确要求提交8D报告时.


.提交报告时间要求:
(1)
在发现问题的24小时内,提交包含所采取的暂时措施描述的8D报告.
(2) 
在发现问题的72小时内,提交包含问题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的8D报告.


.结论:
8D
格式用于监控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不是一个详尽的报告或复杂的分析,描述工具,而是一个包含了解决问题的每个步骤的集合,因而可从其中找到经提炼的基本信息
. 8 D steps 8D步骤
(1) Team: Composition of the team in charge of solving the problem
小组参与解决问题的所有成员所组成的集体.
1) 
小组中必须有一个负责人,()根据需要,组织合乎要求的人成立临时团队,并负责收集要解决问题的相关数据(技术,定性,定量数据,预算,)
2)
在小组首次会议中,搜集必需的专业意见,定义考核方法(详细的进程计划,其它人员要求,)
(2)
问题描述问题及其所造成影响的描述.
1) 
描述在具体环境中观察到的现象,或问题造成的危险.
2) 
4M+1E( Milieu)的方法定性,定量分析问题的状况.
3)
推荐在8D报告中采用适当的图表作为附件来描述(what, who, where, when ,how
(3)
短期临时措施
1) 
若观察到的问题直接对产品的性能和等级造成影响,立即采取措施(分类,重工,延迟交货,报废)以确保正常生产得以继续进行,直到采取纠正措施将问题解决.
2)
检查以确保短期临时措施有效.
3)
若短期临时措施有效,则实施.
(4) 
明确和核实原因
1)
从问题描述中寻找最有可能的一些原因,若有可能,做一些测试帮助寻找原因.
2)
检查所有考虑到的可能原因将它们会带来的结果与观察到的结果比较原因/结果矩阵图可帮助选择优先考虑哪个原因.
3)
识别问题的种类.(设计,程序,制程,材料,人员技巧
4)
探寻可能的解决方案,列出可行性,效果,实施时间等.
5)
建立将要实施的那些措施的检验标准.
6)
尽量利用各种图表
(5)
选择长期纠正措施
1)
对将要执行的长期纠正措施在实施前做进一步的确认,以核对它们是否在实施后能提供一个合乎期望的结果目的是解决问题的根源,要防止这些纠正措施带来任何其它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形下,须采取其它的措施消除负面影响.
2)
选择或创建一个测量工具,评估在纠正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功效.
(6)
执行长期纠正措施
1) 
执行长期纠正措施,更新相关文件.
2)
长期纠正措施的功效可通过观察问题是否重复出现来评估.
(7)
预防问题重复出现措施
1) 
修正整个质量系统(特别是问题相关的程序,技术说明书,工作说明书
2)
管理层同意并修正整个质量系统,是该过程的第一步,该过程或立即开始实施,或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计划.
(8) 
项目完毕
1) 
关注的问题被解决,确认,核实,,被权威人士审核签名通过并存盘

 

品质控制基本知识

一.品质控制的演变
1.
操作者控制阶段:产品质量的优劣由操作者一个人负责控制。
2.
班组长控制阶段:由班组长负责整个班组的产品质量控制。
3.
检验员控制阶段:设置专职品质检验员,专门负责产品质量控制。
4.
统计控制阶段:采用统计方法控制产品质量,是品质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创了品质控制的全新局面。
5.
全面质量管理(TQC):全过程的品质控制。
6.
全员品质管理(CWQC:全员品管,全员参与。
二,品质检验方法
1
、全数检验:将送检批的产品或物料全部加以检验而不遗漏的检验方法。 适用于以下情形:
①批量较小,检验简单且费用较低;
②产品必须是合格;
③产品中如有少量的不合格,可能导致该产品产生致命性影响。
2
、抽样检验:从一批产品的所有个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检验,并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来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统计推断工作。
①适用于以下情形:

a. 对产品性能检验需进行破坏性试验;
b. 
批量太大,无法进行全数检验;
c. 
需较长的检验时间和较高的检验费用;
d. 
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品存在。
②抽样检验中的有关术语:
a.
检验批:同样产品集中在一起作为抽验对象;一般来说,一个生产批即为一个检验批。可以将一个生产批分成若干检验批,但一个检验批不能包含多个生产批,也不能随意组合检验批。
b.
批量:批中所含单位数量;
c.
抽样数:从批中抽取的产品数量;
d.
不合格判定数(Re):Refuse的缩写即拒收;
e.
合格判定数(Ac):Accept的缩写即接收;
f.
合格质量水平(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的缩写。通俗地讲即是可接收的不合格品率。
3
、抽样方案的确定: 我厂采用的抽样方案是根据国家标准GB2828《逐批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来设计的。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①确定产品的质量判定标准:
②选择检查水平:一般检查水平分Ⅰ、Ⅱ、Ⅲ;特殊检查水平分S-1S-2S-3S-4,一般情况下,采用一般水平Ⅱ。
③选择合格质量水平(AQL):AQL是选择抽样方案的主要依据,应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共同商定。
④确定样本量字码,即抽样数。
⑤选择抽样方案类型:如一次正常抽样方案,加严抽样方案,还是多次抽样方案。
⑥查表确定合格判定数(AC)和不合格判定数(Re)。
三、检验作业控制
1
、进料(货)检验(IQC):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①进料检验项目及方法 :
外观:一般用目视、手感、对比样品进行验证;
b
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c
特性:如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②进料检验方法:全检, b抽检
③检验结果的处理:接收; b拒收(即退货); c 让步接收; d全检(挑出不合格品退货)
返工后重检
④依据的标准:《原材料、外购件技术标准》、《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理化检验规程》等等。
2
、生产过程检验(IPQC):一般是指对物料入仓后到成品入库前各阶段的生产活动的品质控制,即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而相对于该阶段的品质检验,则称为FQCFinal Quality Control)。
①过程检验的方式主要有:
a. 
首件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b. 过程控制与抽检、巡检相结合;
c. 
多道工序集中检验; d. 逐道工序进行检验;
e. 
产品完成后检验; f. 抽样与全检相结合;
②过程品质控制(IPQC):是对生产过程做巡回检验。
a. 
首件检验; b. 材料核对;c. 巡检:保证合适的巡检时间和频率,严格按检验标准或作业指导书检验。包括对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机器运行参数、物料摆放、标识、环境等的检验; d检验记录,应如实填写。
③过程产品品质检验(FQC):是针对产品完工后的品质验证以确定该批产品可否流入下道工序,属定点
检验或验收检验。a. 检验项目:外观、尺寸、理化特性等;b. 检验方式:一般采用抽样检验;c.不合格处理;d.记录;
④依据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工序检验标准》、《过程检验和试验程序》等等。
3
、最终检验控制:即成品出货检验。(Outgoing Q.C
4
、品质异常的反馈及处理:
①自己可判定的,直接通知操作工或车间立即处理;
②自己不能判定的,则持不良样板交主管确认,再通知纠正或处理;
③应如实将异常情况进行记录;
④对纠正或改善措施进行确认,并追踪处理效果;
⑤对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应作好明确的状态标识,并监督相关部门进行隔离存放。
5
、质量记录:为已完成的品质作业活动和结果提供客观的证据。
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字迹清晰、完整并加盖检验印章或签名。
还要做到:及时整理和归档、并贮存在适宜的环境中。
四、统计技术简介(参见《统计技术应用指南》)
1
、分层法:是运用统计方法作为管理的最基础工具,目的是把杂乱无序的资料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和统计。
2
、调查表: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常用调查表来收集数据。如不良项目调查表、不合格原因调查表等。
3
、排列图: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根据“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原理(即二八原理)制作而成的。排列图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的纵坐标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至右依次排列。
4
、因果分析图:是用于分析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图表,一般从人、机、料、法、环、测等6个方面分析。
5
、直方图:(略)
6
、控制图:(略)


五、质量管理常用的工作方法和分析方法


1PDCA管理循环

PDCA管理循环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程序),把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划为

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处理)四个阶段。

第一为P(计划)阶段,其中分为四个步骤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3)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 amp;, lt;, /SPAN>4)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定出目标

第二为D(实施)阶段:按照制订计划目标加以执行

第三为C(检查)阶段:检查实际执行结果看是否达到计划的预期效果。

第四为A(总结处理)阶段,其中分二步:

⑴总结成熟的经验,纳入标准制度和规定,以巩固成绩,防止失误
⑵把本轮PDCA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纳入下一轮PDCA循环中去解决。
2
5W2H法 :
Why
: 为何----为什么要如此做?

What
: 何事----做什么?准备什么?
Where
: 何处----在何处进行最好?
When
: 何时----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完成?
Who
: 何人----谁去做?
How
: 如何----如何做?
How much
:成本如何?

3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励法,可以有效地识别问题的可能解决办法和潜在的质量改进机会。一般应用在分析讨论会议中,特别是QC小组会议 、质量分析会等。

在运用头脑风暴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禁止批评:不准批评和反对他人的意见;
2.
自由奔放:尽情地想象,自由地发言,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
欢迎多提观点:提出的观点越多越好;
4.
结合改善:与别人的意见相结合,不断启发和改善自己的想法;
5.
如实记录:对任何人的发言包括相反的意见都要如实记录下来。一是获得全面的信息,二是给人以重视感,从心理上感召他人多发表意见。

六、如何开展QC小组活动

1 QC
小组的组建
QC小组的定义:QC小组(Quality Control的缩写)即质量管理小组。是指在生产现场或工作岗位上的职工自愿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解决工作场所存在的问题,以达到质量改善的目的。QC小组是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QC小组活动的作用:A. 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B. 预防质量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改进;
C. 
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强化团队意识和质量意识,从而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③组建QC小组的原则:A. 自愿参加,自愿结合是组建QC小组的基本原则; B. 由上而下,上下结合是组建QC小组的基础;C. 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是组建QC小组的好形式;D. 事实求是,结合实际。
QC小组的人数:QC小组人员不宜过多,一般3-10人为宜。
QC小组组长的职责:A. 组织小组成员制订活动计划,进行工作分工,并带头按计划开展活动;B. 负责联络协调工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小组活动情况,争取支持和帮助;C.抓好质量教育,组织小组成员学习有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D. 团结小组成员,充分发扬民主,为小组成员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强小组的凝聚力;E.经常组织召开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各种问题,做好小组活动记录,并负责整理成果和发表。

2 QC
小组活动步骤
① 活动课题的选择:选题范围 :提高改善产品质量的课题;降低损耗的课题;优化环境的课题;改善管理的课题;提高职工素质的课题。
对选题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先易后难;提倡大小课题相结合,以小课题为主;选题要具体明确;选题应选周期短,见效快的课题,一个课题一般应在36个月完成,最多不超过一年时间。
② 现状的调查:通过调查表或其他形式,运用数据说话的方式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主攻方向,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
③设定目标:制定的目标应是经过大家的努力可以达到的。
④原因分析:运用恰当的工具,把现状调查的主要问题按人、机、料、法、环、测等六大因素,采用调查表、
因果图、排列图等恰当的工具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造成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并确定主要原因。注意:在原因分析时,应召开小组会议,运用头脑风暴法,发挥团队的智慧,尽可能将原因一一找出。
⑤制定对策:一般以对策表的形式列出具体项目,在制定对策表时,应采用5W1H法,多问几个为什么。
因此对
策表应包括:为什么要制定对策(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哪里执行(WHere),谁去执行(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和如何执行(How)等。
⑥实施对策:按制定的对策或计划执行。
⑦效果检查验证。
⑧巩固措施: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并纳入有关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制度和规定之中,以巩固已取得的成绩,同时防止类似问题再发生。